“一校一品”大思政课专题报道|北京农业职业学院:马克思主义学院的“大思政课”探索与创新

Connor 欧易下载 2025-11-06 2 0

编者按:

2025年9月8日起,北京市教育两委联合前线杂志社策划推出“‘一校一品’大思政课专题报道”。11月5日聚焦——北京农业职业学院:马克思主义学院的“大思政课”探索与创新。

“一校一品”大思政课专题报道|北京农业职业学院:马克思主义学院的“大思政课”探索与创新

北京农业职业学院

北京农业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大力推进“大思政课”建设,通过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教学,让学生在行走中领悟思政课的深刻内涵。学院深刻把握“大思政课”之“大”,坚持开门办课,充分整合社会资源,推进多样化的实践教学,让思政教育更加鲜活生动、入脑入心。

多维发力,构建全方位实践教学体系

紧扣教学目标,设计特色专题。学院紧扣思政课实践教学目标和要求,精心设计“行走的思政课”“场馆里的思政课”等教学形式。在暑期东北之行中,师生沿着总书记的足迹,设计了一系列特色专题。如在中国一汽历史展馆和总装车间,让学生了解新质生产力激发中国东北振兴新动能,感受习近平经济思想在东北大地的生动实践;在“鲜花盛开的山村”马鞍山村,探访科技赋能香瓜种植的致富之路。同时,在三下江南战役纪念馆等场馆,引导学生缅怀革命先烈,在实践中感悟“思想道德与法治”课程中学到的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等知识。

依托数字地图,精选实践基地。学院在实践教学基地的选择上,充分依托教育部办公厅等八部门公布的“大思政课”实践教学基地名单以及全国和北京市的“大思政课”实践教学数字地图。不仅结合思政课教学内容,还贴合学生专业特点。例如,选择昌平区的北京农机实验站、房山区的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实验实训中心等,体现学院的农业职业特色;同时也选择了丰台区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、海淀区的中共中央北京香山革命纪念地等,丰富思政课的教学内容,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体验的有机统一。

总结实践成果,反哺课堂教学。学院注重总结实践教学成果,将其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。师生在实践中“带回”的丰富思政教育资源,如实地拍摄的照片、收集的资料、撰写的心得体会等,都被融入课堂教学中。此外,学院还指导学生参加各类思政课比赛,如全国高校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展示活动、北京市职业学校学生讲思政课比赛等。各类比赛中涌现的优秀作品作为教学素材,面向全校师生播放,扩大实践教学的影响力。同时,学院还组织学生参加“青年服务国家”首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,申报“青心家国”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项目,完成重点团队预期目标“五个一”实践任务。

展开全文

农职特色鲜明,创新路径多元

“行走+场馆”,打造沉浸式教学体验。依托全国和北京市“大思政课”实践教学数字地图,学院系统规划实践路线,实现实践教学的科学化、系统化。通过“行走的思政课”和“场馆里的思政课”,让学生走出教室,走进社会大课堂。学生们沿着总书记的足迹,亲身感受祖国的发展变化和伟大成就,在红色场馆中缅怀先烈、铭记历史,这种沉浸式的教学体验,使思政课不再枯燥乏味,而是更加生动形象、深入人心。

“专业+思政”,凸显农业职业特色。在实践教学基地的选择和教学内容的设计上,充分考虑学生的专业特点,将思政教育与农业职业教育相结合。如在农业相关的实践基地,学生不仅能学习到专业知识,还能深刻体会到科技赋能农业发展的重要性,筑牢未来“新农人”的责任和使命,为培养服务农业强国建设的人才奠定基础。

“社团+思政”,延伸思政课堂教学。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业务指导单位,成立了红色社团、马克思主义经典读书会、星火理论社等思政类社团。这些社团作为“思政课堂延伸的加油站”,创新活动形式,推出了“党史上的今天——每日党史学习接力”“场馆里的思政课”“美术经典中的党史”等精品活动。社团还通过校史宣讲等志愿服务活动,将学习成果向全校学生宣讲、展示,让学生在课后找到理论学习的延伸空间,形成了课内课外良性互动。

以实践促成长,彰显思政教育实效

教学资源更加鲜活。师生从实践研学中“带回”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,让理论教学不再“干巴”。这些第一手的教学素材极大地丰富了课堂内容,使思政课更加接地气、有温度、有深度。

学生素养全面提升。通过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讲思政课比赛,实现从“要我学”到“我要讲”的转变。北京市职业学校学生讲思政课比赛中,学院两组选手进入决赛并获得一等奖、二等奖,充分展现了实践教学育人的成效。

服务国家彰显担当。在校团委指导下,学院申报的“青心家国”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项目圆满完成“五个一”实践任务,得到北京学联和校团委的宣传报道。这种将思政教育与社会服务相结合的模式,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。

育人模式形成示范。学院探索出的“沿着总书记的足迹看变化悟思想”“依托数字地图点亮信仰之光”“奔赴农村培育新农人”三位一体育人模式,形成了可复制、可推广的经验做法,为职业院校思政教育改革创新提供了有益借鉴。

展望未来,马克思主义学院将继续推进思政“小课堂”同社会“大课堂”深度融合,引导学生在“行走”中学懂悟透思政课,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,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,为服务农业强国建设和乡村振兴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,谱写出彩的青春篇章。

作者:万俊丽 李明珠(北京农业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)

评论